2 术语


2.0.1 设计选型 model selection design
    以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建造体系为基础,对技术体系、部品部件及其接口等进行比较、选择、优化、确定的设计方法。
2.0.2 装配式住宅 assembled residence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修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住宅。
2.0.3 部件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构件及其他构件的统称。
2.0.4 部品 part
    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元的统称。
2.0.5 通用部品部件 universal component and part
    满足尺寸定型要求,可按照标准尺寸规模化生产、规范化安装的系列化部品部件,是通用部品和通用部件的统称。
2.0.6 接口 interface
    部品与部品、部件与部件或部品与部件间的连接或界面。
2.0.7 可逆安装 reversible installation
    一种实现部品部件安装、拆卸和更换时不对相邻的部品部件产生破坏性影响的安装方式。
 
条文说明
2.0.1 装配式建筑由结构、外围护、设备与管线、内装修四大系统组成,是将预制部品部件通过模数协调、模块组合、接口连接、节点构造和施工工法等集成装配而成的,在工地高效、可靠装配并做到主体结构、建筑围护、机电装修一体化的建筑。装配式建筑设计强调四个系统之间的集成,以及各系统内部的集成。
    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系统集成的理念,实现自建筑到四大系统最终到各类部品部件之间尺寸、性能等的协调一致,实现设计、生产、施工上下游的协同,建立上下有序的、健康发展的建筑产业链。本标准以  装配式住宅为对象,提出设计选型的概念,主要目的在于引导设计人员建立产业化的思维,在设计前端乃至技术策划时就考虑到标准化部品部件的选型问题,建立以“建筑——技术体系——部品部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原则,采用设计选型的方法,摈弃装配式建筑目前仍然存在的先采用现浇设计再进行拆分导致部品部件标准化程度低的错误设计手段。
    设计选型是在以四大系统集成的通用体系基础上,通过技术体系的选型、部品部件的选型,完成装配式住宅的设计。设计人员在选型之初应熟悉部品部件的种类,建立装配式住宅是由部品部件组合而成的概念,见表1。设计选型方法应由建筑专业牵头协同结构、机电、内装修等相关专业,综合考虑内外制约因素,由浅入深逐步完成住宅的设计工作,整个设计选型过程大概可分为3个步骤:
    (1)根据项目定位、地域特点等进行技术策划确定装配式住宅的整体性能目标,包括安全性、耐久性、功能性、适用性等方面的目标。
    (2)以确定的目标为依据,结合建筑空间布局、外形效果等对四大系统进行技术体系和适用技术的选型。
    (3)在技术体系选型的基础上再进行部品部件的选型,并随着设计的深入逐步完善,这个过程应重点考虑部品部件尺寸和建筑空间尺寸之间的关系、部品部件本身在体系中定位和性能要求、部品部件之间及其接口的尺寸协调、部品部件与生产施工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表1 装配式住宅部品部件体系
   续表1
    续表1
    表1所列技术体系并未细分至末端,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中,剪力墙分体系在下一层按墙板类别可分为实心墙板剪力墙结构和叠合墙板剪力墙结构;对于实心墙板剪力墙结构可按照纵向钢筋的连接方式再细分为套筒灌浆连接剪力墙、机械连接剪力墙、浆锚连接剪力墙等;叠合墙板剪力墙结构也可细分为双面叠合式剪力墙、预制空心板剪力墙、纵肋叠合剪力墙等。表中主要部品部件仅为一级体系中的主要构件类别,对应更细层级的技术体系可分别对应更为细化的构件类别。
2.0.2 基于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装配式建筑术语编制。其中:结构系统指由结构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以承受或传递荷载作用的整体;外围护系统指由建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组合而成,用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部品部件的整体;设备与管线系统指由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电气和智能化、燃气等设备与管线组合而成,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整体;内装修系统指由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内门窗、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满足建筑空间使用要求的整体。
2.0.3、2.0.4 部件和部品的术语引自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
2.0.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提出的“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其中3项指南《钢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住宅装配化装修主要部品部件尺寸指南》站在全国通用的层面上提出了系列的通用部品部件;各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常用技术体系、常用部品部件制定更具地域特色的通用部品部件;国家、地方标准设计图集提供了大量的通用部品部件,并配套了详细的节点构造详图,可进一步指导通用部品部件的应用和落地。通用部品部件范围之外的部品部件称为非通用部品部件。
    对于机电、内装修的一些已经走入商品流通领域的产品,这些产品通用程度高,也同样属于通用部品部件。
    通用部品部件是打破项目壁垒建立的通用化产品,希望能够在各个项目中尽量采用的,但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性,并非通用部品部件就能全部实现装配式建造的需要。一般情况下,住宅建筑是由通用部品部件和非通用部品部件共同组成的,在设计中应尽量多采用通用部品部件。
2.0.6 在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中,接口的概念广泛应用于机电专业的相关标准中,一种情况指管线与管线之间的连接,还有一种情况指预留的管道或洞口,用于后期连接或安放其他的设备。目前在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中也广泛使用到接口的概念,在本标准中接口泛指部品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装配界面关系。
    连接指部品部件以某种方式的结合。连接尺寸的设定需要满足既定的性能要求,同时还应考虑施工安装的可行性。
    图1(a)墙板连接中,连接节点的设计应满足剪力墙结构的受力要求,连接尺寸应满足附加连接钢筋与墙板外伸钢筋连接长度要求;同时需要考虑两块预制墙板以及附加连接钢筋安装时相互交叉的问题,如在墙板外伸钢筋末端设置空隙2(一般要求不小于20mm)以保证两块预制墙板安装时不会相互交叉,在附加连接钢筋与墙板之间设置空隙1(一般要求不小于10mm)以保证附加连接钢筋安装时与预制墙板之间不会相互交叉;空隙1和空隙2的设置需要考虑预制墙板的制作偏差、安装偏差,以及

图1 接口示意
1一预制墙板;2一墙板外伸钢筋;3一附加连接钢筋;4一窗
附加连接钢筋的制作偏差要求。
    图1(b)墙板与窗的接口,窗安装在墙板上,接口设计需要考虑荷载、防水密封等性能要求,也应考虑窗安装的可行性,因此接口尺寸的确定除要求构造合理外,还应考虑洞口制作偏差、窗制作偏差的要求。
2.0.7 可逆安装是指部品部件采用了可拆卸的接口,在使用、维护、更新时无须破坏整体即可进行部品部件的更换。

查找 上节 下节 收藏 笔记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